瞌睡狐狸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泡书吧paoshu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章十一
经世之才
三日后,长定县衙书房。
整整一日一动未动的公孙策终于从账册中抬起头直起身,双眉紧蹙,长叹一声,以袖子拭了拭额边的汗水,轻轻合上了最后一本账册。
从景祐四年到宝元二年,短短不过三年之间,长定县小小一个县,人口不过十万,竟足足有二十四箱账册。
便是整个开封一府,人口超过两百万,三年的账册也不过二十箱。
始终在书桌前端坐沉思的包拯微微抬头,“公孙先生,可看完了?”
公孙策似还有无数不解之处,却又似在回味什么,一时之间脸上表情错综复杂,却到底还是点了点头,“学生看完了。”
包拯表情亦是难以言喻,“公孙先生以为如何?”
他问得简单,公孙策却沉思良久,“这长定县钱税粮政,匪夷所思之处,实在乃是学生平生觐见。”
包拯点了点头,开口道:“原本按如今朝中律例,官田每年春秋二课,田税、官租合计需缴纳约五成的税课。而私田一般来讲田税两成、地租约在三成,合计五成。”
公孙策微微顿了顿,整理一下思绪,从堆满整个书房四处上百本账册之中拣出三本封了绿封的,递给包拯:“学生明白大人的意思,这三本是三年来农税的税收总录。长定县的田税全然不同。三年之前,长定县重新丈量了所有土地,一一确定土地主人。同时,几乎所有官田全被出售给官田原本的租主。此后,无论官田私田,田税一律从三成降至五分,直接向田地主人收取。而由于官田在出售时就标的了地租一律不得超过两成,所以实际上,官田和私田合二为一,原本的田税地租由五成降低到了两成五。”
包拯点了点头,“说下去。”
公孙策继续道:“田税尚且易懂。这商税却实实在在的难倒了学生。按朝廷惯例,往来货物抽取过税两分,住地商货则抽取住税三分,其余杂税大约在三分到八分不等。可是从三年之前,长定县竟然将过税、杂税和米粮菜蔬的住税全部免去,其他住税虽然维持三分不变,但却推迟到商品出售以后再行收取。这般一来,倒确实大大降低了商贾们商货贩倒的本金。是以短短三年,长定县与周边村镇的商货交易数量几乎翻了三倍。有大量的西夏、回鹘、吐蕃,甚至天竺的商人,都会将长定为必经之路。三年之中,就有二十余家大型商号在长定设置了分号。”
包拯若有所思,点头道:“此一处本府也注意到了。而本府最奇的,却是那‘利税’。”
公孙策道:“大人慧眼,奇便奇在此利税之上。原本的过税住税全部免去,却是由每年一缴的利税取代。此法第一巧在此利税是针对住定商户一年之内的净利总和所征,不像过税住税一般,在商户利润未至便先行征税。利税征时,商户已然有所盈利,是以的确减轻了商户的钱款流通负担。此法第二也就是最奇之处……这利税并非简单按单一比例,而是按商户收入来分等。无论何种商户,每年利润的前五百贯,按两分收税。第五百至第两千贯,按两分五收税。第两千至第一万贯,按三分二收税。一万贯至两万贯,按四分二收税。两万贯至五万贯,按五分收税。五万贯到十万贯,按八分收税,十万贯至二十万贯,按一成二收税。二十万贯往上,一律按两成收税。”
包拯感叹,“如此一来,平民百姓家的中小商贾税赋其实从五分降低到了两至三分,且又推迟到了利润入手之后再行征收,确实大利民生。”
公孙策笑道:“农户和平民税负大福降低之时,长定县的总体收入却整整翻了近九翻!几乎与江南富庶之地一州的收入相等,甚至犹有过之。学生倒是十分好奇,长定县城针对巨富商户的征税其实远高于其他州县,为何他们却要在驻留长定城不去?”
正得此时,却听一个声音道:“公孙先生确实思虑缜密,不过这些商家住定长定,大概是不会走的。”
包拯与公孙策寻声望去,但见长定知县章逄从外进来,向着包拯和公孙策一礼,“卑职见过包大人。”
“章大人不必多礼,”包拯温声道,“请坐。”
章逄体胖,多走两步就呼哧带喘,此时刚从外面回来想是走了不少路,半晌才平了喘息。
包拯却问道:“章大人方才所言何意?本府亦是注意到有十余家商户,每年缴税将近三成,每户近二十万两之多,他们却又为何不去税负更轻之处?”
章逄灌了一大杯茶,舒了口气,这才道:“三年之前,云校尉向卢大将军和卑职提议,由长定城向西修一条马车快道,直通吐蕃边境的岷州,向北修另一条马车快道,直通西夏边境以南的平州。此两地俱是边地商贸重镇,贸易往来频繁。是以这些巨富商贾之所以住定长定,多是为了这两条马车快道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